摘要:西安,古称长安、镐京,是陕西省省会,地处关中平原中部、北濒渭河、南依秦岭,自古有着“八水润长安”之美誉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“世界历史名城”,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,丝绸之路的起点,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...
西安,古称长安、镐京,是陕西省省会,地处关中平原中部、北濒渭河、南依秦岭,自古有着“八水润长安”之美誉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“世界历史名城”,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,丝绸之路的起点,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,丰镐都城、秦阿房宫、兵马俑,汉未央宫、长乐宫,隋大兴城,唐大明宫、兴庆宫等勾勒出“长安情结”。是中华民族的摇篮、中华文明的发祥地、中华文化的代表,有着“天然历史博物馆”的美誉。
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、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,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分别是:秦始皇陵及兵马俑、大雁塔、小雁塔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、兴教寺塔。另有西安城墙、钟鼓楼、华清池、终南山、大唐芙蓉园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碑林等景点。
西安,在《史记》中被誉为“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”,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,由周文王营建,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,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,是13朝古都,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、秦、汉、唐均建都西安。
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,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;2008年,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,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,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,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。
西安城,在西周时称为“丰镐”。“丰镐”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。“丰镐”所在地区称为“宗周”。秦时称“内史”。西汉初年,刘邦定都关中,建筑新城立名“长安”,意即“长治久安”,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“京兆”,意为“京畿之地”。丝绸之路开通后,“长安”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,史称“西有罗马,东有长安”。
隋时,隋文帝更名为“大兴城”。唐朝时,又恢复“长安”之名。元代,“长安”丧失首都地位,“长安城”所在地“京兆府”易名为“奉元路”。明朝改“奉元路”为“西安府”,“西安”之名由此而来。但“长安城”仍称“长安”,归长安县管辖,“长安”之名并未废除,一直保存至近代将“长安城”剥离“长安县”独立设立“西安市”为止,“长安”之名废止。
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,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中心,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——州、郡、府、路、省和长安、咸宁两县的治所。在多数朝代,西安属于郡、府级建制。1928年,在西安首次设市,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。1981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。
西安历代名称:“西安城”:沣京(周)、京(周)、咸阳(秦)、长安(汉)、常安(新)、常安(南北朝)、大兴(隋)、长安(唐)、长安(后梁)、长安(后唐)、长安(宋:注"永兴")、长安(元)、长安(明)、长安(清)、长安(中华民国)、西安(中华民国)、西安(中华人民共和国)。
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、建都最久(1200多年)、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,她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。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到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、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,一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,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的华彩篇章。
在中国历史上,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。目前,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西安建朝数是13个王朝,包括:西周、秦、西汉、新、东汉、西晋(愍帝)、前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等13个王朝,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。
长安古名几经废立。西汉高祖5年(前202年)置长安县,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立名“长安城”。民国初年,长安属关中道,归省政府直辖。1928年,民国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市,分长安县所属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。1930年11月又撤销西安市政府,原划长安城地面仍归长安管辖,成立长安县城关区管理西安城关行政。1942年,重新成立西安市政处,次年再次成立西安市,再次划拨"长安城"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千米归西安市。自此“长安”古名寿终正寝。
西安文化厚重。西安,坐落在关中平原,周边环绕着泾、渭、灞、浐、沣等八条河流,古有“八水绕长安”之说。西安地区山环水抱、风景如画,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。故而,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,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。
三秦文化、长安文化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夺目耀眼的珍典。三秦大地诞生的《史记》《汉书》,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化籍,秦始皇陵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奇迹,唐代的佛教文化辉煌灿烂。
三秦大地文化名人荟萃,司马迁、班固、孙思邈、张载等都为世界名人史册增添了光辉。加之这里曾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起点,人文荟萃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明都市。